綠色出行可以說在現在是很受歡迎的一種生活方式,綠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。日常生活中,類似的小細節(jié)、小創(chuàng)意,不僅能幫助我們加深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認知,還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自我行動的達成。想想看,有了直觀的數據對比以及因此帶來的小小的精神激勵,我們是不是多了一些選擇綠色生活方式的動力?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日前發(fā)布的《公民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行為調查報告》顯示,在某些環(huán)保領域,社會公眾還存在“高認知度、低踐行度”的現象。其實,有些時候,不是大家“知行不一”,而是在踐行中遇到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小困難或不方便。比如,好不容易花時間、精力分離了干濕垃圾,跑到樓下后卻發(fā)現,垃圾箱可能就放了孤零零的一個。而相比于這種設施上的有待完善,一些地方在垃圾分類的前端治理上做嘗試,設立智能垃圾分類箱,推出積分兌換獎勵等,讓人們在方便、激勵中行動起來并養(yǎng)成習慣,則會更利于大家參與進來。
要適當地創(chuàng)造條件,讓更多低碳環(huán)保理念從抽象成為具象,從而更好地轉化為行動。比如,以前可能覺得和日常生活相對遙遠的國土綠化行動,如今早已融入不少人每天的衣食住行——通過電子支付、綠色出行、無紙化辦公等,就可以在手機上積累能量,在達到一定量時,便可通過公益平臺在荒漠中種上一棵真的樹,不費勁,效果還不錯。觀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,由觀念轉化為行動,往往也無法一蹴而就。許多時候,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助力,會讓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理念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具體而易行。